鹿特丹是荷蘭第二大城市,也是歐洲第一大港(世界第七),位於荷蘭的南荷蘭省西邊,新瑪斯河(Nieuwe Maas)河畔。
鹿特丹的面積約304.22平方公里,人口數588,500。鹿特丹的民族多樣性高居全國之冠,前三名分別是荷蘭籍317,943、敘利亞籍52,329、及土耳其籍45,415。
由於新瑪斯河和萊因河貫穿歐洲的地利優勢,鹿特丹早在1962年就取得世界第一大港的美譽,即使近幾年被新加坡、上海等亞洲港口超越,但是位處歐洲海運吞吐港口的優勢,仍許多國際籍企業如聯合利華(Unilever)和全球第一大鋼鐵公司Mittal Steel Company N.V.都將總部設置於此。港口主要經濟活動包含煉油及貨櫃運輸。
鹿特丹是C40(Large Cities Climate Leadership Group)的成員之一,同時也是柯林頓氣候變遷行動(Clinton Climate Initiative)的成員。因此鹿特丹不只以為該城市找出解決方案為目標而已,也希望鹿特丹的經驗能夠作為歐洲甚至是全世界的參考。
為了達到這個目標,鹿特丹在這幾年陸續通過針對空氣污染、能源效率、住宅環境改善的政策白皮書,同時也由市長領導,組成「鹿特丹氣候變遷行動小組」(Rotterdam Climate Initiative),這個組織分為四部分,分別是決策小組、決策顧問小組、專業研究小組、以及執行管理小組。
根據鹿特丹的長期都市計畫「鹿特丹都市遠景2030」(City Vision Rotterdam 2030),鹿特丹將以「永續」做為未來的發展核心,在持續發展經濟的同時,建立一座適合人居住的城市。 鹿特丹的目標,是成為「零二氧化碳排放的世界能源首都」(The world capital of CO2-free energy),在2025年達到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到1990年基準的50%(包含市區和港區),相當於每年必須減少360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。
年均CO2排放量 (百萬噸) |
1990 |
2005 |
2025(預估) |
減量空間 |
2025預期目標 |
工業(煉油、化學、能源) |
21.7 |
24.8 |
40 |
約30 |
|
城市與交通 |
5.8 |
7.9 |
10 |
約6 |
|
總量 |
27.5 |
32.7 |
50 |
約36 |
14 |
以1990年做為基準的50%二氧化碳減量目標並不容易達成,因此鹿特丹將從三方面著手,分別是:
-
節約能源。
-
永續能源。
-
碳捕捉、存放與交易。
針對以上三個方向,鹿特丹採取的是綜合性的執行策略,這仰賴公部門與民間的合作,包含建築公司、商務社群、及研究機構的合作。下表顯示各部門減量目標:
年均CO2排放量 (百萬噸) |
1990 |
2005 |
2025(預估) |
減量空間 |
2025預期目標 |
工業(煉油、化學、能源) |
21.7 |
24.8 |
40 |
約30 |
|
城市與交通 |
5.8 |
7.9 |
10 |
約6 |
|
總量 |
27.5 |
32.7 |
50 |
約36 |
14 |
以下是幾個具代表性的執行計畫。
1. 鹿特丹永續城市計畫(Rotterdam Sustainable City)
在居住環境上,鹿特丹必須為持足夠的能源供應,同時大幅度的減少暖氣、冷氣等能源消耗。鹿特丹的作法包括:
a.延伸既有的「剩餘熱能循環網絡」(surplus heat network),除了在既有的住宅、醫院、辦公大樓持續建制以外,更進一步規範所有的新建築都必須納入熱能循環網絡。
這套循環系統的功能,是將有效收集起來的工業熱能,透過管線延伸到都市住宅作為暖氣熱能來源。確實執行的話,這套系統將能在2015年涵蓋五萬戶,有效減少住商部門85%的CO2及100%的NOx排放量。
「剩餘熱能循環網絡」(surplus heat network)
b. 用政策和規範將新開發集中在市區內,減少市郊的開發。增加都市密度的都市計畫能減少民眾通勤距離,使民眾有更多誘因使用走路、單車、大眾運輸作為通勤方式。同時,市區內發展也能減少能源耗損量,提升市區的空氣及生活品質。
c. 提升公共空間能源效率,現在鹿特丹已經著手於用替換市區及港區的照明設備,淘汰耗能照明,改用省能的照明設備。接下來幾年內,鹿特丹180所小學裡至少有100所將全面改採省能照明以及加入熱能循環網絡。同時市府也從中小企業著手,宣導採用新型的節能科技。
2. 鹿特丹能源城市(Rotterdam Energizing City)
在推動一個城市溫室氣體減量的過程中,政府和主要工商業部門必須擔任模範的角色,因此為了讓工商部門願意積極參與,城市必須先建立一套有效的獎勵系統。鹿特丹的作法包含:
a. 由市政府、市議會、港務局領導,追求在2025年以前工商部門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半的目標。公共建設與公共空間將以每年3%的速度減量,以求在2025年達到50%減量目標。
b. 市政府、市議會、與港務局將作為工商部門的示範,率先聯合採購綠色能源、綠色運輸等節能科技。即將在2009年動土的新市政府大樓,就是以國際最高的綠建築標準規劃設計。
c. 依照歐盟建築能源效能指令(EPBD: Energy Performance Building Directive),鹿特丹將制訂明顯可見的節能認證標章,獎勵遵行建築能源效能指令的建築。
d. 針對民眾和企業進行教育宣傳,同時鼓勵民眾主動提出政策建議。除此之外,市府也推出「綠色里程」(Green Miles)護照,鼓勵民眾使用綠色運輸。
3. 鹿特丹永續運輸(Rotterdam Sustainable Mobility)
鹿特丹希望藉由採納綠色能源,大幅度改善汽車引勤以及通勤習慣,來達到在2025年CO2及其它空氣污染減半的目標。
a. 鹿特丹正著手於建立一套新的公共運輸網絡,未來將增加特定地區的停靠點,同時漸增式的由市區外而內調整停車費用,鼓勵民眾採用大眾運輸工具。制訂「環境敏感區」避免具污染的渡輪進入。
b. 與民間企業合作,改善市區內運輸,以達到零二氧化碳排放量。引進1600輛採用油電混合或生質酒精的新型運輸工具。鹿特丹將更進一步推動法令,要求所有的加油站都必須提供添加生質酒精的汽油。
c. 更積極推動單車通勤。
4. 鹿特丹創意研究室(Rotterdam Innovation Lab)
鹿特丹希望以知識和創意領導歐洲能源發展,因此在鹿特丹研發的技術必須也要能夠輸出到歐洲其他國家。
a. 鹿特丹的目標是成為國際經濟與能源的交會點,吸引國際經濟投資及能源研究,同時扮演樞紐的角色,將這些經濟活動與能源成果拓展到全世界。
b. 市府與港務局合作設立類似加工出口區的RDM專區(Research,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Site),獎勵小型創新技術研發(例如氫電池、綠色運輸動力系統、風力發電等)與生產公司進駐,經費來自市政府和港務局設立的創意基金。另外市府還跟TU Delft及鹿特丹大學等研究機構簽訂合作協議書,進行能源研究與教育。研究成果將直接在新建立的採用。2007年底,鹿特丹市立大學(Hogeschool Rotterdam)研發的一項技術即將上路,這項技術能有效將現有大眾運輸改造成油電混合動力車。農業生物科技也會是RDM專區的研究重點之一。
c. 在港區旁設置示範園區,示範如何在工業規模下推動節能與乾淨能源的使用。
5. 鹿特丹永續能源港(Rotterdam Sustainable Energy Port)
鹿特丹期望成為具有國際規模的能源港,目標包含:
- 成為西歐主要CO2儲存站。
- 成為西歐主要的無碳能源及產品研究中心。
- 成為全球最具能源效率的工業聚落。
鹿特丹的作法包含以下幾項:
a. 建制一年能存放至少兩百萬噸二氧化碳的捕捉、儲存及應用技術。同時依據應用策略規劃運輸管線。
b. 建立國際碳交易機制。
c. 利用碳儲存技術發展農業生技,例如工業熱能可以做為溫室栽培使用。目前Shell Pernis公司已經將煉油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應用在花卉栽培上,預估未來每年可以省下花農70萬噸的CO2消耗量。
d. 持續推動港區風力發電,在2025年將有300MW的電力來自風力發電。
6. 外在條件:
鹿特丹已經開始推動以上五項執行計畫,但是除了本身之外,還需要一些外在條件的配合才能達到2030年溫室氣體減量50%的目標。
這些外在條件包含:
a. 政治環境:京都議訂書的規範必須延續到2012年以後。歐盟碳交易計畫也必須持續推動到2012年以後,並且保證交易獲利超過減量需要投入的成本。
b. 經濟環境:來自荷蘭及歐盟的支持,釋放研究結果以及引進新技術。全體國民必須認知一項新技術或許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才會成熟。
c. 法律條件:國際合作認可二氧化碳捕捉及儲存機制。